会议专题

河北金厂峪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

金厂峪金矿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是中国冀东金矿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也是全国知名的大型金矿床之一。通过对金厂峪金矿床主成矿期黄铁矿微量元素开展微区原位实验分析工作,试图从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面提供一些矿床成因的证据。本实验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元素微区与形态分析重点实验室完成,未知样品测试时采样方式为单点剥蚀、跳峰采集,每20个未知样品点插入一组标样,NIST SRM610、MASS-1和KL2-G作为外标进行基体校正。结果表明,金厂峪金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不均匀混合。早期成矿含金热液温度较高并携带大量CO2向上运移到达围岩处形成早期的黄铁矿,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以钠长石脉的沉淀为标志,成矿环境向还原的酸性环境转化,成矿物质相继沉淀并存在外来热液、大气降水等混入,导致CO2逐渐从热液中溢出,产生相的分离,并降低了热液对金属元素的溶解能力,使得金和含Fe2+的阳离子大量沉淀,形成矿体内的金、黄铁矿。

金矿 成矿规律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赵志强 宋扬 郑明

中国地质大学 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03-10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