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与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东秦岭华北陆块南缘少量分布于北秦岭及南秦岭,主要以小斑岩体和大岩基的形式产出,有时可见细粒镁铁质包体,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常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秦岭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体及相关矿床的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统计结果显示,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主要集中于两个阶段,即160~130Ma和120~100Ma;成矿年龄主要集中于156~129Ma和117~104Ma两个时段,显示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秦岭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60~110Ma,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的伸展地球动力学事件发生在约140Ma,表明秦岭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体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即从印支期以近EW向构造为主进入燕山期以近NS向构造为主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期。秦岭造山带前中生代长期受冈瓦纳、劳亚和古特提斯等古板块构造的控制,形成东西向为主的主造山期构造;南北主应力场向东西主应力场构造体制转变且伴随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并诱发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软流圈急剧抬升,幔源物质和热流流体上涌,必然发生强烈壳幔物质交换,中下地壳受热使加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浅层次侵位形成了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花岗岩 年龄测定 地质构造 动力学

朱赖民 郑俊 姜航 熊潇 丁乐乐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07-107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