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本文基于最新勘察研究成果,以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为依据,来探讨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攀枝花矿区位于四川西南腹地,是攀枝花和西昌两地的合称,矿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主要形成一系列以北西-北西西向为主的断层、南北向断裂的活化、强烈的差异升降,形成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岩浆岩组成的岩浆杂岩带,攀西地区的成矿作用通过对含矿岩体的成因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专属性来具体说明。钒钛磁铁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峨眉山下部较为早期的低钛玄武岩和上部相对较晚的高钛玄武岩浆在相伴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大型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富钛,而形成大型的钒钛磁铁矿床。从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和岩浆岩条件来分析。攀西地区具有典型的双层地壳结构,基底,它们形成了钒钛磁铁矿矿床,而且引发了壳-幔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研究区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和演化,为成矿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研究区内峨眉山玄武岩与含矿基性-超基性岩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玄武岩浆的喷发受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和绿汁江断裂控制,而川滇南北向的构造带是该区演化历史最长、活动最强烈、规模最大及范围最广的构造体系,控制了该区的成矿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而这种以南北向构造为主的断裂带导致了康滇隆起和两侧的相应凹陷。

钒钛磁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演化规律

陈小婷 罗保荣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10-11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