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小绍岩体矿床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
通过对小绍岩体野外实地考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详细的岩芯编录,确定小绍岩体经过多次多阶段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属于浅成酸-中酸性岩浆交代型(斑岩型)金矿。小绍岩体由中生代开始转入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域,由于太平洋地块与欧亚大陆地块相互碰撞挤压从而产生高能,导致地幔热力上升,推动了该区域构造的发展演化,同时也为地壳的熔融(或重融)提供了必要条件。贯穿本区的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北段的剥离断层对成岩成矿的控制起来重要作用。成矿热液随温度下降,H2S大量转入热液中,离解成硫离子,硫离子与热液中的铜离子、铅离子、亚铁离子等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这可能是小绍岩体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小绍岩体的构造标志、蚀变标志、化探异常标志、金矿体上贫下富规律、前人采掘的老硐(废矿坑)等可进行有效的找矿勘探。
金矿床 成矿作用 找矿模式 地质构造
冯金炜 寇贵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3-11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