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铜镍矿床中磁铁矿期次及成因探讨
金川铜镍矿床位于华北陆块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对金川矿床种不同形态的磁铁矿进行分析测试,并结合野外地质、矿物学特征,探讨其成因。样品采自金川铜镍矿床Ⅱ矿区岩体及围岩中,根据野外及镜下特征,将磁铁矿分为三期。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三期磁铁矿中TFeO含量较稳定,在90.171%~94.057%之间,其中第一期磁铁矿较第二期和第三期磁铁矿TFeO含量高;其他元素含量小于1%。第一期磁铁矿表现为较高的Mn、Cu、Co。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亲氧元素Al、Mg等优先进入到硅酸盐熔浆中,而在硫化物熔浆中贫化;随着分离结晶作用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镍黄铁矿、黄铜矿等体积收缩,产生收缩裂隙并出溶,形成不规则细脉状磁铁矿。岩浆结晶作用末期,橄榄石、辉石等矿物发生热液蚀变,Si、Mg、Fe等元素不断分解进入溶液,形成蛇纹石、透闪石等矿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多余Fe质沿蛇纹石、透闪石等矿物的裂隙或解理析出形成第二期次生磁铁矿。在岩体边界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发生接触交代反应,温度逐渐降低,溶液中Fe溶解度迅速降低,多余铁质析出形成第三期次生磁铁矿,并携带有部分矽卡岩矿物成分,使得磁铁矿富含Al、Mg、Ti等元素。
铜镍矿床 成矿规律 磁铁矿 结晶作用
刘欢 焦建刚 芮会超 张国鹏 高栋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35-13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