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贵德县常牧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常牧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事件,探讨其构造成因,为下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常牧地区13件花岗岩样品(斑状二长花岗岩5件、二长花岗岩5件、花岗闪长岩3件)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常牧地区花岗岩w(SiO2)为63.63%~72.8%,属中酸性岩石;稀土元素ΣREE含量在100.88×10-6~318.73×10-6之间,各配分曲线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Eu具明显负异常,显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图上的曲线显示:Rb、Ba、Th富集,而Y、Yb亏损。区内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07±0.5Ma~220.6±4Ma,与印支晚期的大规模区域岩浆事件相吻合。在印支期早期,由于中央造山带受到强烈的碰撞挤压,地壳厚度变大,增厚的下地壳发生高级变质作用导致地壳密度增大发生重力不稳定,并由此引发岩石圈的拆沉作用,从而产生后碰撞作用。因此,常牧地区花岗岩属晚印支期大洋闭合后的后碰撞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此时有板块间的相互挤压作用造成大规模的逆冲滑脱作用,使得区域隆升,地壳厚度增大,并伴随同构造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岩浆的侵入,形成了该区高钾钙碱性的后碰撞花岗岩。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构造 岩石圈 拆沉作用
缪华清 李光明 李洪梁 代作文 吴昊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45-146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