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山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中铬铁矿及其内部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新疆北山西段发育了一系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部分岩体具有铜镍矿化,如坡一、坡东、红石山等岩体。铬铁矿作为较早结晶的矿物相,其化学成分对于对原始岩浆成分和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具有指示意义。尤其有些内部包裹体是包裹的熔体在封闭环境下结晶的产物。后续地质过程如含水蚀变作用、熔体-岩石反应、会造成矿物形态、成分的变化,受改造的铬铁矿对这些地质过程也是一种记录。铬铁矿主要以副矿物不均匀分布于纯橄岩及辉橄岩相内,含量一般<5%。示区内岩体母岩浆为高镁高钛高温的拉斑玄武岩,其温度可达1300~1400℃。简单的后碰撞伸展模型不能解释如此高温岩浆的形成,因此地幔柱的作用不可忽视。固体包裹体多呈圆状分布于铬铁矿的核-幔-边部,多呈他形粒状结构产出,单相包裹体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在坡东和坡-岩体铬铁矿包裹体中也可见少量的黄铜矿、磁黄铁矿。这可能代表了母岩浆在深处就发生了硫化物的部分熔离,这个熔离发生在橄榄石大规模结晶之前,所以形成的硫化物不会像晚期那样呈星点状或者稀疏浸染状,更多的是稠密浸染状或者块状,这与坡东晚期灌入的块状硫化物是一致的,具有重要的成矿意义。
铬铁矿 成矿规律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包裹体
阮班晓 吕新彪 俞颖敏 巍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武汉 湖北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武汉 湖北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湖北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湖北 43007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52-15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