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再议
大宝山矿床是一个多矿种、由多种类型矿体(化)组成的一个大型多金属金属矿田,其形成作用与成矿机制方面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目前结合前人对粤北地区花岗岩成矿专属性的研究,通过对斑岩型钼(钨)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层状-似层状铜硫矿床及层状-似层状铜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应该是一个多期次叠加的岩浆热液系统,在矿区东部之上部为层状-似层状铜硫矿体,而下部为层状-似层状铜铅锌矿体,该矿体的形成与矿区中部偏北的九曲岭花岗岩体(富W、Sn和U的酸性高温岩浆及中低温的富铅锌岩浆)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其形成年龄约在161~167Ma的燕山早期,而矽卡型和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则较晚,分别与区内发育的花岗闪长斑岩和次英安斑岩(酸性偏中性富铜)密切相关,其形成时代约在120~130Ma,属燕山晚期的产物。
多金属矿床 成矿规律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戴塔根 张德贤 卜建才
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98-19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