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硅化蚀变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在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中,围岩蚀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以广泛发育较强烈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为特征。而与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及去碳酸盐化。根据刘显凡等对右江盆地内几个典型卡林型金矿床中围岩与矿石的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矿体中硅质成分不是来源于围岩,而是来源于深部。结合灰家堡金矿田与美国Getchell矿床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图可以说明,至少在水银洞矿区,成矿流体的组成是不能排除岩浆热液成分的。作为Au元素的载体,富硅流体向浅部运移的过程中会捕获已经形成的黄铁矿、含Au黄铁矿或毒砂,随着温度压力会逐渐减小,氧逸度逐渐升高,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由于去碳酸盐化的影响,岩石发生溶解提供空间,SiO2即会发生沉淀,产生硅化作用,同时析出部分金。水银洞矿床在剖面上由深至浅,矿体Ⅰa→Ⅱf→Ⅲa的品味由低到高发生变化。至于黄铁矿与毒砂环带中的不可见金,有研究表明Au主要是以Au3+替代Fe3+进入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的(胡文宣等,2001)。随着温度的降低,黄铁矿或含Au含As黄铁矿的沉淀会逐渐停止,而硅化作用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可能就是导致该地区广泛发育硅化蚀变以及硫化物同硅质细脉紧密相关的原因。

金矿 成矿规律 热液蚀变 硅化作用

韩波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207-20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