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花垣李梅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湘西花垣李梅铅锌矿床位于中上扬子地块东南缘花垣矿田的北部,是全国重点成矿区带湘西一鄂西成矿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了铅锌矿中成矿物质来源。4件近矿围岩碳酸盐的C、O同位素值集中落在正常海相碳酸盐的C、O同位素范围内,表明碳酸盐围岩为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多数落在海相碳酸盐区内且沿着碳酸盐的溶解线分布,表明成矿期热液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于围岩的溶解。铅锌矿矿物流体包裹体中δ18O-δD值投图基本落在典型MVT型铅锌矿中,早中期矿物包裹体中δ18O值较大,δ18O-δD值近水平分布,是含矿卤水与围岩地层建造水混合的结果;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6.60‰~+34.66‰,均值为+30.59‰,分布比较集中,富集重硫特征。硫化物中硫最终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流体在迁移过程中淋滤了富集δ34S的膏岩层。
铅锌矿床 成矿规律 非金属元素 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胡太平 王敏芳 王彦博
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13-21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