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控矿构造模式研究
四川省会东县大梁子铅锌矿区域隶属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断裂及褶皱发育。矿区内脆性断裂十分发育,总体构造格架为以近东西向的F1断层和F15断层为边界的负花状构造体系,该平移走滑构造体系延伸长15~20km,宽150~600m,倾斜延深到基底变质岩系中。矿区及其附近区域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活动性特点,该矿区构造控矿模式为:晋宁阶段,形成了区域近东西向走滑构造系统,控制了矿区基底构造格架。加里东阶段,继承了晋宁运动晚期的构造演化特征。印支阶段早期,断陷盆地发展,构造活动强烈,该时期形成的断裂继承和改造了早期断裂,基底地层中的断裂延伸至盖层中。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是区域重要的铅锌矿成矿期,含矿热卤水在区域构造动力的驱动下,沿区域近东西向断层运移,与成矿流体混合,由于压力骤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促使金属矿物沉淀富集成矿,从而形成矿区的块状矿体和脉状矿体。北西向构造是矿区内主要的储矿构造。燕山阶段晚期和喜马拉雅阶段,受北西西向挤压构造应力作用,部分早期断层活化,大部分断层发生平移错动,发育断层泥和糜棱岩,并派生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破矿构造,使矿体发生北西方向的错移。
铅锌矿 地质构造 演化规律 活动性
孔志岗 张长青 李宝龙 张峰
长安大学 地质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20-22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