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及其成矿和找矿意义
笔者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水银洞卡林型金矿50多块矿体及围岩进行短波红外反射光谱测试,并对光谱进行人工识别及峰位提取,尝试利用SWIR对成岩期伊利石及碳酸盐矿物和热液期伊利石及碳酸盐矿物进行区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围岩的反射光谱在2330nm附近的吸收峰位(wvl2330nm)绝大多数大于2326nm,即成岩期碳酸盐矿物以方解石和铁白云石为主。由此可见,结合碳酸盐wvl2330nm和伊利石wvl2200nm峰位的变化可以很明确的区分矿化蚀变岩和围岩。水-岩反应致使围岩释放出Fe2+并与成矿流体中的硫氢根离子结合形成含砷黄铁矿等硫化物是卡林型金矿金沉淀卸载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首次将SWIR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卡林型金矿围岩蚀变信息提取,结合成矿过程、盆地演化很好的验证了对这些光谱参数的解释。
金矿床 伊利石 碳酸盐矿物 红外反射光谱
刘嘉成 李建威 靳晓野 赵少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30-23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