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泥堡金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初探
黔西南泥堡金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块和右江褶皱带的交接部位。本文采取了泥堡金矿矿体野外露头和典型剖面上钻孔中的矿石样品,详细观察了泥堡金矿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并对矿石及围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光学显微镜下及扫描电镜下常见的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黄铁矿、毒砂、金红石、锐钛矿、伊利石、绢云母、高岭石等,XRD分析得出矿体和围岩都有伊利石、绢云母出现。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得出泥堡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是含砷黄铁矿,其次是毒砂。根据载金黄铁矿的外貌形态,可以将其分为核—边黄铁矿;环带黄铁矿;与毒砂、含汞矿物、闪锌矿及黄铜矿共生的黄铁矿;与锐钛矿共生的黄铁矿;毒砂—黄铁矿结合体;粗粒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半自形含砷黄铁矿7种类型。通过对矿石和围岩的微量元素分析,得出矿石相对于围岩Ba元素亏损,W元素相对富集。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均表现为右倾型,暗示矿体经受的蚀变并不强烈。矿石中的方解石表现出中稀土富集、Eu正异常的特征。
金矿 矿物学特征 化学成分 蚀变作用
韦东田 夏勇 龚国洪 谭亲平 谢卓君 郭海燕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45-24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