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盆地氧化多金属锰铁矿床形成过程及机理分析
湘南的蓝山盆地是氧化锰铁矿的重要矿集区之一。湘南中晚泥盆世蓝山盆地,地处华南构造区“灵山一衡阳台盆”的北段,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二隆起带的过渡地带,受裂谷演化阶段控制,盆地内含锰铁碳酸盐岩岩相主要形成于中晚泥盆世棋梓桥期、佘田桥期。沿茶陵—永兴-郴州-临武断裂带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热液既是矿源层伴生铅锌硫化物矿质的主要来源,又是矿质活化富集叠加改造的主要因素。蓝山盆地的中晚泥盆世棋子桥期和佘田桥期含锰铁碳酸盐岩,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了氧化多金属锰铁矿床主要的矿源层。蓝山盆地氧化多金属锰铁矿含矿岩系为第四系喀斯特红土型风化壳,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黄(红)褐色粘土,中段为黄褐色含锰铁粘土夹结核状铁锰(锰铁)矿,下段为黑褐色含锰铁粘土夹土状锰铁矿。成矿作用主要为溶蚀风化作用,与矿源层岩性、地质构造、蚀变特征、岩溶地貌、地下水和新构造活动有关。
氧化锰铁矿 成矿规律 碳酸盐岩 风化作用
严启平 郑厚义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南局湖南地质勘查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南局湖南地质勘查院,湖南 长沙 41000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北京 10001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48-24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