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的铀源有两种:一是来源于蚀源区,二是来源于内部含矿建造。本区含矿建造铀含量较高,据统计对比研究,本区含矿建造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岩性的平均铀含量。伊犁盆地现有铀成矿年代研究显示,伊犁盆地南缘铀矿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具有成矿时间跨度长,多期次叠加富集的特点。而其主要成矿期集中在中新世以来,这反映了该区的铀成矿作用与盆地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含矿建造富含有机碳是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的重要特征,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不同地段不同层位含矿砂体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从氧化带到过渡带再到还原带铀含量的变化呈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其总体上呈上升变化。侏罗系含煤地层是盆地内的产铀建造,富含的微生物有机质为后期铀矿矿化形成有利矿体创造了条件。中新世以来,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使得本区断裂发育,增强了地层的连通性,扩大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范围,进而形成富大矿体。

铀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地层 连通性

彭小东 李东育 杨建平 张诣泽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332-33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