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形成了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化)类型,共同组成了斑岩成矿和氧化淋滤成矿两大成矿系统。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矿田所受的主压应力主要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认为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早南北构造带构成北衙金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晚南北构造带主要对先前形成的斑岩和金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主导性构造体系 控矿作用
刘飞 韩润生 王雷 谭威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云南 昆明 65009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414-41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