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云南九顶山铜钼矿床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金沙江-哀牢山-红河走滑剪切带,沿此构造带分布着众多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入体,与许多具有前景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主要出露马厂箐岩体,为黑云母(正长-)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结构为似斑状和斑状结构。另外矿区还出露煌斑岩和辉绿岩脉。观察发现,矿区内矿化与蚀变类型多样。钼矿化主要赋存在岩体之中,而铜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均有矿化。矿床蚀变类型由内向外依次出现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和碳酸盐化,围岩出现长英质砂岩的角岩化和碳酸盐的矽卡岩化。

铜钼矿床 地质构造 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吕鑫 刘玉琳

中国地质调查局 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国土资源部 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北京 100120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423-42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