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流体蚀变特征
通过近年来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青藏高原藏南拆离系内发现了众多的锑、金矿床,构成了青藏高原南部最具特色的锑、金成矿带.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为第二批国家整装勘查区,区内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矿种繁多,矿床类型复杂,主要有金-锑矿床、锑矿床、铅锌锑多金属矿床、锡矿床以及稀有金属矿床等.扎西康矿集区内出露的主要岩体为细粒一斑状的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岩石化学结果表明其属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从区域上岩体的分布看,其主要受NS向构造控制,显示热穹特征。错那洞岩体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其围岩主要为一套老变质岩(片麻岩和片岩),并发生强烈的云英岩化和伟晶岩化,伟晶岩中白云母Ar-Ar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15.79±0.51Ma,略早于与矿区锑矿化同期的绢云母Ar-Ar坪年龄(12.28±0.45Ma)。对伟晶岩中石英、绿柱石,主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岩浆出溶流体为高温、低盐度、富C02流体,并含少量CH4、N2、C2H6、C3H8、C6H6。伟晶岩绿柱石及其中的流体包裹体子矿物中发现锌尖晶石和铁锰碳酸盐矿物,表明岩浆出溶流体中富Zn、Fe、Mn等,与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较为一致。早期岩浆流体经历了流体沸腾和大气水加入等过程,主成矿期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矿区蚀变显示从错那洞岩体向北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从错那洞岩体向北大致可划分为四个蚀变带,分别为伟晶岩体-云英岩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含铁锰碳酸盐化带和方解石碳酸盐化带。铅锌锑矿化主要产于含铁锰碳酸盐带内。
铅锌多金属矿床 岩浆作用 成矿流体 蚀变特征
钟婉婷 董随亮 吴建阳 夏祥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461-46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