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级变质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结构与成因:以华北为例

花岗岩-绿岩地体由绿岩带(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其中的灰色片麻岩(TTG)-花岗岩岩体组成,通常经历绿片岩相的变质,也有少数经历高级变质——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这些高级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的成因对理解太古宙大陆动力学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和对比鞍山-清原和怀安-遵化两个高级变质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分组成特征和结构特征来探讨其成因和构造演化。依据最新的数值模拟和构造解析研究结果,穹窿构造很可能受控于垂向构造,而鞍山-清原和怀安-遵化的构造样式可能受控于水平构造过程。从时空分布特点的角度来看,华北东部克拉通上的花岗岩-绿岩地体主体上为~2520Ma前后形成,少数>2700Ma地体及岩石残片分布在三个带状区域。这一分布特征,以及~2480Ma高级变质花岗-绿岩地体(如鞍山-清原地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变质特征和构造样式都支持板片俯冲构造的存在,只是这一构造过程中,俯冲体系中水平运动和壳内垂向运动都很显著,并且对岩浆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而~1950~1800Ma高级变质花岗岩-绿岩地体(如怀安-遵化地体西北部)可能记录了早元古代发生的,与现今俯冲机制类似的陆-陆拼贴过程。

花岗岩-绿岩地体 地质成因 构造演化 分布特征

彭澎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536-536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