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庙坡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研究
矿区位于西坪向斜之北翼,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银鱼沟群一套中浅变质岩系,次为新太古界登封岩群和中元古界汝阳群和古生界寒武系部分地层,区内褶皱复杂,断裂构造相对简单,岩浆活动频繁,铜、铁矿点较多,成矿条件极为有利。瓦庙坡铜矿床的控矿因素具有层控与构控双重因素;从地层上看,其赋存于古元古界银鱼沟群赤山沟组下段(Pt1c1)地层,从构造上看,赋存于黄石铺复式平卧倒转背斜西侧正常翼,以古元古界银鱼沟群幸福园组(Pt1x)为底板,古元古界银鱼沟群赤山沟组中段(Pt1c2)为顶板的构造滑脱带内。瓦庙坡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变基性火山岩,部分来源于赤山沟组地层。铜矿区内赤山沟组下段为一套富含Cu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普遍具有较弱的铜矿化现象,是铜的高背景区。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大量构造容矿空间,岩石破碎,渗透性好。中条期频繁的岩浆活动不仅带来大量的矿源,同时带来大量的热能。在构造—热驱动下使区内不同性质的含矿流体(包括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在构造滑脱带内迁移、上下循环流动,萃取围岩中的矿质成分,在有利的物化条件下,以充填交代方式沉淀富集成矿。
铜矿床 矿床成因 物质来源 地质特征
何军华 张博 窦帅杰 秦烽焰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580-58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