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康定偏岩子氟镁石金矿床的成矿机理

本矿床的形成并非是一次地质事件的产物。在前震旦系康定群原岩的沉积过程中,大量的酸性-基性火山物质从地壳深部乃至于上地慢带出原始金物质,后来的变质作用和是混合岩化作用进一步造成金的富集。因此,作为四川的重要含金岩系康定群是本矿床原始矿源层,震旦纪晚期以来,古南北向构造带的生成活动使川滇古隆起长期遭受剥蚀,造成康定群中的金元素在剥蚀面上得到进一步富集。进入晚三叠世以后,东西向水平挤压力使盖层沿着不整合面向东滑脱,其前缘断陷盆地中沉积了一套富含重力流沉积物的磨拉石建造。风化剥蚀面上被富集的金也进入其中,因而这套上三叠统黑色碎屑岩系(寒风垭组)也成为区域上重要的含金岩系。此后,深部的基性岩浆上升形成北北东向辉绿岩带,又从深部带来一部分金物质,并造成寒风垭组岩石变质。进入新生代后,隐伏本区深部的喜山期熔融体加热下渗天水,并促使其发生热对流循环,从而活化、萃取区内含金岩系中的金及其他矿物组分而成为含矿热水溶液。这种热流体同由熔融体分离出来的流体相,再加上少量其他地下热流体一起组成混合含金热水溶液。这种混合热水溶液由于本身的温度差、压力差和浓度差等,具有很强的上升能力。在新华夏系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矿液沿郭达山断层上升并进入偏岩子断层中,最后进入顺层破碎带及层间共轭X节理中,形成一个个含金矿体或矿脉。

金矿床 成矿机理 构造演化

许红英 张成江 李俊国 张诣泽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637-637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