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铜锣井锰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来自矿石结构构造和热液矿物的证据
本次研究中,在块状锰矿石和鲕粒状-豆状锰矿石中均发现有锐钛矿,粒度小于10μm。锐钛矿主要产于碳酸盐矿物中,结晶程度较好,大部分为板状晶体。一些锐钛矿中还含有一定的有机碳包体,这种含有机碳包体的现象在胶状黄铁矿和草莓状黄铁矿中也常见。这些特征表明,锐钛矿为从含有机质的环境中结晶形成,而非陆源碎屑颗粒。锐钛矿的形成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温度,指示铜锣井锰矿床可能形成于热水环境。在块状锰矿石和鲕粒状-豆状锰矿石中也普遍存在重晶石,结晶程度好,在部分样品中发现重晶石充填于矿物间隙中。重晶石是与热液作用相关的典型矿物,表明铜锣井锰矿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水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块状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大致接近于菱锰矿端元。而鲕粒状-豆状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更接近于锰白云石端元或者Mg、Ca、Mn类质同象碳酸盐矿物端元。根据Eh-pH图解,菱锰矿(MnCO3)、锰白云石在pH为9-11,Eh为-0.6-1的环境中沉积,表明在菱锰矿和锰白云石形成时外部为碱性还原环境,指示锰矿可能形成于大陆架上的浅海环境。块状锰矿石中无自形黄铁矿产出,而鲕粒状-豆状锰矿石有自形黄铁矿的出现。这就表明鲕粒状-豆状锰矿石的沉积环境还原性更强。鲕粒状-豆状矿石的特殊构造特征,表明矿石形成于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块状矿石则形成于较稳定的水体环境。
锰矿床 热水沉积 矿石结构 热液矿物
闫浩 皮道会 陆宇川
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和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734-73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