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疆塔木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

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特征,浅析矿床成因。硫同位素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分布宽泛,但溶蚀交代期粗粒方铅矿石的硫同位素绝大多数多集中在3.67×10-3~-5.04×10-3,与海水硫、油田卤水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而沉积期细粒浸染状方铅矿石的硫同位素则出现了-11.4×10-3的低值,与生物还原作用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在铅同位素构造环境、源区判别和成因分类图解上,样品处于上地壳铅、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铅的范围,但是该区域未发现强烈岩浆活动,暗示成矿过程中铅不仅来源于上地壳,部分铅源可能来自结晶基底。以上特征表明铅主要来源于含少量地幔成分的上地壳物质。不同类型的矿石特征及与之对应的独特的同位素分布规律说明成矿作用过程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含矿热液:一种是来源于富含有机硫、硫酸盐硫的低δ34S值的地下水。另一种来源于受印支期造山活动影响,沿破碎带上升,并从沉积地层中萃取了金属离子、具有较高δ34S值的热卤水。两种流体混合,硫化物在断裂面及岩溶角砾发育部位沉淀成矿。

铅锌矿床 成矿规律 硫元素 铅元素

张辰光 赖健清 刘印明 姚远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740-74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