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南印度洋中脊45.3°E~56°E蚀变玄武岩地球化学

本文选择了10件新鲜的和发生不同程度蚀变的玄武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热液蚀变及海水蚀变作用对岩石元素迁移的影响。经矿相显微镜观察和XRD、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玉皇山附近3件玄武岩遭受了较强烈的蚀变作用,生成斜绿泥石、脆绿泥石、富钛韭闪石等;21Ⅶ-S2-D1、21Ⅶ-S10-TVG2、21Ⅶ-S11-TVG3三件样品中见部分橄榄石或辉石斑晶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生成黄绿色鳞片状的蒙脱石或绿脱石;其余四件样品相对较新鲜,仅见沸石葡萄石化。根据岩石蚀变程度,研究区玄武岩分为三类:H型,L型和F型。玄武岩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大部分的近似平行于N-MORB,呈现左倾趋势,其中两件样品21Ⅶ-S2-D1和21Ⅶ-S5-D4轻微富集亲石元素,与典型E-MORB型玄武岩近似平行。热液区附近的H型玄武岩强烈富集U、Ta、Ti,亏损La、Sr;L型玄武岩相对富集Zr、Hf,亏损Ba、Th。研究区玄武岩样品根据蚀变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蚀变矿物组合。通过和相对较新鲜样品进行对比计算各元素的富集因子,可以反映不同蚀变过程中元素含量的富集或亏损等变化情况。在玉皇山热液区附近的玄武岩发生绿泥石化、闪石化等较高程度的蚀变作用,使岩石中相对富集Sc、Ti、Mn、Co、Cu、Zn、Ta、Pb、U等金属元素。而受海水作用影响发生蒙脱石或绿脱石化的玄武岩样品则相对富集K、Rb、Cs等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蚀变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类型 矿物成分

裘碧波 韩喜球 王叶剑 邱中炎 黄凯晖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2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777-77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