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地区朝阳磷矿地质特征研究
朝阳磷矿床处于怀玉拗陷与抚州-饶南拗陷的过渡带上(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区域出露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基底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区域构造表现为: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式褶皱为主体构造型式;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期岩浆混合杂岩。矿床主要由北东东向盖层褶皱、震旦系下统朝阳组(Z1c)含磷碳硅泥质灰岩组成。矿区共有四个含磷层,主要工业矿层为第二含磷层,赋存于震旦系下统朝阳组下部,呈单一层状产出,层位稳定。因受褶皱影响,地表矿层呈三条近东西向带状展布,自北而南称北、中、南矿段。目前认为朝阳磷矿为一海相胶体溶液沉积矿床。震旦纪早世赣东北地区处于高能水动力的浅海台地环境,早中期属潮坪相,晚期为台地边缘滩相,末期复为潮坪相,每个相环境的海侵时期,当水动力由动荡转为相对宁静时,在弱氧化-还原条件、弱碱性介质中,即产生磷酸盐化学沉积,其中台缘滩相环境更利于磷矿形成。震旦纪晚世转为有障壁的泻湖环境,寒武纪初期的障壁海湾环境下也形成了少量的薄层状、结核状磷矿沉积。地层条件是本矿区域主要找矿标志,含磷岩系为一套硅质碳酸盐岩组合,以富含白云质为其主要特点,间夹黑色硅质岩、含碳粉砂质页岩等。黑滑石岩、南华系南沱组冰碛层可作为主矿体的顶、底板找矿标志。
磷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唐正 简崟峰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786-787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