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宝山矿区附近流域土壤铅污染及癌症风险

矿产即是资源又是污染源,矿床中以微量成分存在的毒害元素大部分未被回收利用.随着矿山的开采,特别是硫化物矿山的开发使多种具有潜在毒性的重金属进入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水体、土壤、大气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在中国,大多数学者主要对大宝山附近流域地区进行环境污染评估,而对于铅(Pb)污染与癌症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大研究区域的Pb污染暴露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四分位法将Pb污染强度分为高中低三个暴露区,并通过GIS技术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大宝山地区Pb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程度Pb长期暴露与中国普通人群癌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被选取的30个土壤样表层中,Pb浓度范围为4.78-91.82mg/kg。在调查的570151例人口中,发现了806例癌症案例(533例男性,273例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世界)为251.9/10万。无论是在分性别或者不分性别癌症死亡率研究当中,Pb高暴露区的癌症死亡率与Pb中低暴露区癌症死亡率相比,呈现显著性增加。若将低暴露区作为参照区,在不同年龄段中分别进行高中低暴露区内部比对,通过计算标准率比来描述Pb暴露与癌症死亡风险的关系,在高暴露区不分性别的总癌、食道癌、肺癌、胃癌、肝癌中,高Pb暴露与癌症死亡风险的增加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并且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死亡率风险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此外,在≥75岁年龄段人群中,全肿瘤、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的死亡率(中国)要远远高出其余三个年龄段(<35,35-54,55-74)。这说明,在不同年龄层中,长期Pb暴露与癌症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合GIS空间建模技术与统计学,根据有限数量数据点来研究污染物的暴露、分布情况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以后评估环境污染高危地区污染范围和癌症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

矿区 土壤环境 铅污染 空间分布特征 癌症风险

陶诗阳 周永章 王茂 刘奇缘

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 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 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822-82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