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黄龙金矿S2面理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近年来,在陕西省安康北部地区相继发现了一大批规模大小不一的金矿床,通过近年来在此区域内金矿的不断开采和相应的野外调研工作,发现金矿基本赋存在该区内广泛出露的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地层中,其为一套巨厚的黑色岩系,层位较稳定.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区域内的几条规模较大的走向NW-近EW向的韧性剪切带.根据叶天竺等(2014)”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确定了成矿地质体后,如何准确而快速的找到成矿结构面或控矿构造,确定找矿标志,这就成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关键.黄龙金矿床位于陈家院子-干沟复向斜次级的黄龙倒转背斜北翼,黄龙-沈坝断裂的北部。黄龙金矿主要可分为硝磺硐矿段、金沟矿段、王家湾矿段。其中S2面理与矿体产状变化以金沟矿段较为典型。金沟矿段地表S2倾向变化在60°-0°-330°之间(NE-N-NW),倾角变化在5°-70°之间,产状变化较为强烈,如此剧烈的产状变化是通过S2面理的褶皱变形(图2)和局部断层实现的。在野外露头可见原生S0或S1面理,在后期的区域逆冲推覆挤压作用下,逐渐被S2面理置换。以上信息就为证明该区域内控制金矿体产出的构造为韧性剪切带中的S2面理提供了重要证据。
金矿 韧性剪切带 S2面理 控矿作用
韩珂 杨兴科 高雅宁 杨宏宇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710054;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857-85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