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云南烂泥塘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烂泥塘铜矿床位于云南省香格里县城,地处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区域主要出露有上晚古生代、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其中分布最广泛的为三叠系地层.区内具有十分发育的褶皱和断裂,其中控制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金属矿产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NNW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容矿构造则是发育的次级断裂和褶皱.作者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烂泥塘铜矿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样品采集,结合室内光薄片鉴定、岩矿石样品分析数据,经综合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烂泥塘铜矿床已达到中型规模,其矿体主要集中分布在300~400m范围内,矿体呈透镜状或脉状,矿脉间具有右行雁行式排列的空间分布特征。硅化或石英细脉、石英网脉以及石英脉体越发育的地方,其含铜品位越高;富矿部位常见脉状石英-硫化物叠加矿化现象,脉体长轴方向与矿区构造方向一致。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少量斑铜矿、铜蓝等。强烈绢英岩化闪长玢岩岩体或隐伏岩体是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宏观找矿标志,构造交汇部位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华柯强 李佑国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864-86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