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研究进展
近些年,由于矿产资源不断的开发与利用,隐伏矿床的勘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成矿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并且在隐伏矿床的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主要有瑞典Kristiansson与Malmqvist(1984)提出的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geogas),美国Clarke等人(1990)提出的酶提取方法,苏联地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和元素有机态方法(MPF),澳大利亚Mann(1995)等人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方法(MMI),以及中国地球化学专家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方法(MEMEO)(王学求,1998)、热释汞量法(杨岳衡,2002)、离子晕法(戴自希,2004)和Cu、Fe、Zn等非传统同位素新的示踪技术在理论经验和分析技术上的新突破等.目前,我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在国内的发展不足20年,自1994年开始,以谢学锦和王学求为代表的一批地质学家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用于超低密度区域性地球化学填图。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的大量研究还主要是在已查明的隐伏矿体上方。在进行的各项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大量数据显示异常明显并且异常与隐伏矿体赋存位置相吻合,但仍有部分异常无法被合理解释,这可能与采样介质的本底含量有关,也有可能是受环境及气候状况的影响,所以研究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地选取合适的勘查方法,同时减小采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才能使隐伏矿床勘查工作更为有效的实施。
隐伏矿床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 赋存位置
张博 何军华 窦帅杰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976-976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