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重力、构造力和构造附加压力的力学基础
吕古贤提出用“构造附加静水压力”进行深度校正方法的原理,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力附加的均压部分剩下仅由重力造成的均压,再除以岩石的相对密度,用这种方法测试超高压(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深度只有32km左右。构造力和重力都是矢量(在物理概念中没有定向压力的定义),对于地下某处岩石来说,无论水平的构造力还是垂直的上覆岩石重力都是外力。从粘性系数也可以看出,地下岩石,包括地慢物质,在整体上比地表岩石更具固性;而水的粘性系数只有100pa/s,因此,用液体法则求算地下岩石的压力或深度是极不合理的。探讨地下压力和深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压力的地质因素问题,不是静态流体问题而是更具固体状态的力学问题,因而有其复杂性。由于是依照固体物理理论为基础,吕古贤等提出的初步算法是有意义的。
岩石学 成岩深度 地质作用 重力 构造力 压力
刘瑞珣 吕古贤 胡宝群 苗强军
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021-102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