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甘肃大水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甘肃大水金矿是90年代初在甘肃南部西倾山地区发现的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金矿类型.在太古代结晶底上,由于印支及燕山运动的影响,深部混合岩发生部分熔融,其中的挥发分向地表迁移。早期金在岩浆岩中富集,伴随岩浆上升侵位,形成流体。成矿流体在地层中运移时萃取成矿物质形成矿液,金在这些溶液中富集。晚期,大水降水渗入,与岩浆水混合,使得流体呈现出低温、中低盐度的特点。混合作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得矿质沉淀,形成矿体。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纹层装构造,条带状构造以及碎裂-压碎构造。矿体近矿围岩蚀变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以中低温蚀变为特征。蚀变类型简单,主要有方解石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以及黄钾铁矾化,其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是硅化、赤铁矿矿化和方解石化。大水金矿金的存在形式以独立金自然金为主,以不规则粒状为主,粒度细小。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褐铁矿、赤铁矿等。

金矿 矿床成因 地质特征 矿石构造

杨斌 彭秀红 倪师军 郑浩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化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化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049-1049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