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红土型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红土型铝土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支地块的昆嵩隆起区。矿石中矿物成分主要为三水铝石,少量的铝针铁矿和微量的一水软铝石;脉石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石英,以及少量绿泥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矿石的主要结构有泥状结构、胶状结构、结晶结构、豆鲕状结构、溶蚀交代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有豆状构造、结核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残余气孔构造和片状构造等。其在燕山晚期一喜山中期,区域玄武岩喷发形成该区铝土矿成矿母岩;上新世晚期一更新世,区域地壳抬升,玄武岩发生红土化作用,并遭受风化剥蚀;经准平原化之后,玄武岩继续发生风化剥蚀,地表河流的冲刷加剧红土化作用向下的风化淋滤,在缓坡地带形成次生的铁铝矾红土风化壳;风化壳经水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立即流失,如:Cl、Ca、K、Na等,余存Al、Fe、si、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褐铁矿、少量玻璃质等元素及矿物;然后,又流失了大部分SiO2;最后剩下移动性小的成分A1、Fe,相对地富集起铝的氢氧化物(三水铝石Al2O3·3H2O)和铁的氢氧化物等标型矿物,并与红土共生。
铝土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矿物成分 东南亚地区
朱华平 施美凤 王宏 林方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2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096-1097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