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型富铁矿的Fe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关于富矿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富矿是由贫矿经热液改造形成;富矿为原始沉积,后期热液作用对富矿的形成意义不大;富矿由菱铁矿经变质分解作用形成.经过分析,结果显示富矿和贫矿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富矿与贫矿均呈现明显的重同位素富集;富铁矿的δ56Fe变化范围小,贫铁矿的δ56Fe的变化范围较大,前者处于后者的变化范围之内;且富矿铁同位素组成的平均值比条带状贫矿小。主量元素,富矿和贫矿均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微量元素,富矿和贫矿的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低;稀土元素,富矿与贫矿经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La、Eu、Y的正异常;较高的Y/Ho比值。这些特征显示了贫矿和富矿的一致性和继承性,且表明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铁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的贡献。富矿Fe同位素值较低且铁含量高可能暗示了富矿的铁来源于贫矿及菱铁矿分解的混合,变质热液活动中因SiO2等组分的带出而发生了铁的进一步富集。
富铁矿 地球化学特征 铁同位素 物质来源
李志红 朱祥坤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27-1127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