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庙斜长杂岩体及其铁矿的铁同位素初步研究

本研究以黑山、马营、罗锅子沟、大庙等矿体为例,对大庙斜长岩体及其铁矿体的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其基本组成特征如下:新鲜的深色斜长岩、苏长岩、辉长岩、橄榄辉长岩等铁镁质岩浆岩的全岩Fe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发表的铁镁质岩浆岩的特征基本一致,其δ57Fe值为0.160±0.183(n=12,±2SD);蚀变的浅色斜长岩、浅色苏长岩等经历了岩浆后期作用的岩石的全岩Fe同位素组成具有相对新鲜岩石较大的变化范围,其中浅色斜长岩的δ57Fe值为0.292±0.616(n=7),浅色苏长岩的δ57Fe值为0.223±0.459(n=7),其与成矿过程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富矿石的全岩Fe同位素组成为0.277±0.261(n=22),相对贫矿石及不赋矿岩石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可能反映了岩浆演化晚期的富铁残余熔体较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新鲜样品中磁铁矿、钛铁矿等含铁单矿物之间的Fe同位素分馏值Δ57Fe磁铁矿-钛铁矿值为0.771±0.087(n=6),保留了高温过程的特征,将对于进一步研究铁矿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同位素信息。

铁矿 成矿规律 铁同位素 分馏行为

石垚 朱祥坤 董爱国 唐超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131-113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