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侏罗系异常高重排藿烷含量成因分析
原油中常见的重排藿烷是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它们是由藿烷类化合物发生结构重排而形成的.这类化合物最早在煤和陆相原油中发现,一度被认为是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标志.四川盆地侏罗系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中不仅富含这两类重排藿烷,还检测到一类未知结构的早洗脱型重排藿烷.17α(H)-重排藿烷含量非常高,部分样品甚至高于规则藿烷;在GC/MS图谱上,早洗脱型重排藿烷出峰时间明显早于其它藿烷类化合物,其中C30早洗脱型化合物位于Ts和Tm之间,意味着这类化合物可能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尽管如此,所有分析的64个原油样品中,早洗脱型重排藿烷含量与17α(H)-重排藿烷含量的比值均在0.6左右,表明这两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成因.在川中石龙场侏罗系原油中发现过这三类重排藿烷.本研究发现,这三类重排藿烷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侏罗系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中.库车坳陷侏罗系也曾发现过早洗脱型重排藿烷,但丰度远低于川中地区.
原油 重排藿烷 含量分析 化学结构 出峰时间
张斌 胡健 杨家静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610051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21-22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