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扬子板块龙潭组-大隆组泥页岩气勘探潜力

到目前为止,国外页岩气实现工业性开采的都是海相沉积层位,国内主要勘探实施层位也是海相沉积的寒武系和志留系,”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了陆相页岩气的相关研究项目,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最有利区的勘探仍未获得突破.鉴于中国古老海相地层成熟度高、年代老等不利于页岩气聚集的因素,陆相地层中泥砂互层沉积结构更利于形成常规运聚式的油气藏,年代相对轻、成熟度相对低的有机质富集层位——扬子板块海陆过渡相沉积的龙潭组-大隆组是很好的页岩气勘探方向.目前已在川北、江苏、南黄海等地区见到显示.借助于模拟地质生排烃条件的实验模拟结果,对四川盆地矿山梁大隆组样品进行生排烃效率分析,认为Ro在0.7%之前便达到生油高峰,生油效率为300mg/g.toc,排油效率小于20%,川北地区范围内的大隆组生油潜力达120×108t,而生气潜力约,5.4×1012m3,四川盆地范围内的龙潭组生气潜力约为60×1012m3,中下扬子大隆组分布局限,生气潜力与与上扬子相当,但其龙潭组生气潜力大于上扬子。

泥页岩气 沉积结构 生油效率 排油效率

陈瑞银 朱光有 陈建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32-33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