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珠江口盆地古近系珠海组砂岩在水岩反应模拟实验中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油气资源丰富,生储盖组合良好,其中古近系珠海组次生孔隙发育可以作为一套良好储集层.随着区内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不断深入,前人逐步对珠海组砂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陈国俊认为该区储层主要发育粒内溶孔,并存在一些原生孔隙,渗透率普遍较低;尤丽认为碳酸盐胶结物是珠海组深部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原因.但对于珠海组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还不太不清楚,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原位水岩反应实验对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探讨了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在模拟实验中可见较多粒间溶孔,而缺乏粒内溶孔是水岩反应体系中流体状态对珠海组砂岩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影响。另外,长石溶蚀是一个非等化学反应,需将水岩反应中产生的钾离子不断带出体系才能保证长石溶蚀的继续进行,从而形成长石粒内溶孔。因此需要水岩反应体系是一个孔隙流体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开放体系。模拟实验中增加乙酸浓度后,砂岩的次生孔隙增加显著,这主要是砂岩中大量的碳酸盐胶结物在乙酸作用下被溶解造成的,说明酸度对次生孔的形成同样起着重要影响。

油气勘探 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 水岩反应 长石溶蚀

高耀 伏美燕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成都市,610059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175-176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