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川东北富固体沥青碳酸盐-硫酸盐岩沉积层中硫化氢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探讨(以飞仙关组为例)

随着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拓展,出现了一些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难以解释的地质现象.如从目前已发现的含硫天然气的分布看,高含硫化氢天然气除了主要分布在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石膏相对发育区外,开江-梁平海槽西侧石膏不发育处,硫化氢含量也较高,如高峰场硫化氢含量为109~135g/m3、黄龙6井为126~202g/m3、龙门为92~249g/m3、双家坝为103~132g/m3、高桥为173g/m3.勘探实践和大量的地质录井资料显示,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固体沥青.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液态烃类运移进入储层后因热裂解作用而形成的残留物.在模拟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川东北富固体沥青碳酸盐-硫酸盐岩沉积层中硫化氢生成过程为”六期渐进式双峰生成模式”。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为四川盆地海相地层何以普遍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尤其是开江-梁平海槽西侧的高峰场、龙门、双家坝、高桥等石膏不发育地区何以具有较高含量的硫化氢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思路。

天然气 硫化氢 生成机制 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丁康乐 王莎莎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省荆州市,434023 长江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省荆州市,434023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224-225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