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致密碎屑岩油气成藏期次及动力分析
我国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储层普遍致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在国家油气资源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在致密低渗油气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理论认识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油气成藏的历史和运移聚集的动力机理是诸多要论内容的关键节点.本文选取了中西部碎屑岩盆地中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简称鄂南)镇原-泾川地区红河油田延长组油藏,系统分析了油气成藏期次和动力,以期促进对致密低渗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在建立盆地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以现今实测的地层压力作为最终约束条件、以泥岩最大埋深古压力作为过程约束条件,对模拟结果进行标定和校正,在此基础上,使用TemisFlow模拟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时期各地层的剩余压力以及地层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镇泾地区长7段烃源岩在早白垩世之前由于埋深较浅且地层多次抬升,地层压力为静水压力。早白垩世地层快速埋深,由于欠压实及生烃作用,烃源岩普遍发育超压,在早白垩世中期地层压力达25MPa。晚白垩世以来随着地层的抬升,压力逐渐释放,至新近纪逐渐演化为正常压力。在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特低渗储集层形成后,浮力已不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异常压力在鄂南油气成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白垩世末,由于地层深埋和烃类生成,造成了该时期的压力高峰。在成藏期,烃源岩层流体动力相对高的地区更有利于油气进入岩性圈闭成藏,流体动力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藏 成藏期次 成藏动力 富集规律
马立元 邱桂强 刘春燕 尹伟 李超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青岛,266555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368-369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