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径流量减小及湾内水体富营养化对黄河口有机碳来源和分布的影响
研究大河河口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对于全球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非常重要.在近30年来河流径流量减小、河口赤潮频繁勃发的背景下,为了研究黄河口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特征,本文对采集自莱州湾的20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46个样品的萜类化合物以及正构烷烃进行了有机质来源分析,鉴别出了沉积有机质的三个来源:成熟构型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流域岩石古老有机质的剥蚀搬运;长链正构烷烃主要来自于流域土壤有机质的输入,可以代表陆源有机质的输入;短链正构烷烃则来源相对复杂,可能来源于原地的藻类、细菌或微生物的输入。
黄河口 有机碳来源 分布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 径流量
孙大洋 何毓新 唐建辉 廖伟森 孙永革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671-672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