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製程及原料之混合型發酵產物對白肉雞生長及屠體性狀之影響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以不同比例动、植物原料调配成混合粉,比较不同原料之一阶段好氧发酵产物或以相同原料不同发酵方式,其发酵产物对鸡只生长及屠体性状之影响.以益生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a16进行第一阶段好氧发酵2天,为一阶段发酵,第二阶段利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10进行厌氧发酵5天,为二阶段混合发酵,之后予以干燥为发酵产物.以200只0日龄雌白肉鸡,逢机分置于五种不同制程之发酵产物组,未发酵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A组,对照组)、一阶段发酵之黄豆粉+羽毛粉(B组)、黄豆粉+羽毛粉+鸡肉粉(C组)、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D组)及二阶段发酵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E组).每处理4重复,饲养期间35天.结果显示,在0-3周龄时,各组生长性状并无显着差异(P>0.05).在3-5及0-5周龄时,以C组及D组,在体增重显着较对照组佳(P<0.05),B、E组则介于2者之间(P>0.05),其中又以D组FCR及生产效率因子(PEF)方面表现最佳(P<0.05),较未发酵组改善体增重10.3%、FCR4.3%、PEF11.9%.屠体性状方面,各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以黄豆粉+羽毛粉+肉骨粉为原料混合成CP55%之D组发酵产物,只要经过第一阶段发酵,就有最佳生长性状表现.
白肉鸡 饲料 发酵产物 生长性状 屠体性状
郭東隴 王政偉 柯冠綸 顏聖杰 陳國隆
國立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1-4
2015-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