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在Prion疾病中调节机制的研究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朊病毒(Prion)引起的一种渐进性、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疾病.神经元在受到朊病毒侵袭时,产生异常蛋白的蓄积,进而损伤细胞器,引发神经元凋亡.然而目前对Prion疾病与神经元凋亡机制的关系以及后续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完全清楚,其凋亡相关信号通路与PrPSC的作用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是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蛋白合成、细胞降解及凋亡的重要蛋白.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许多疾病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通过对于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都能起到相当明显的影响.对于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研究,可以为干扰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朊蛋白多肽PrP106-126可以产生神经毒性,并且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在很多研究中被作为PrPSC的替代模型而广泛应用。在包括大鼠海马的原代细胞、小鼠小脑原代细胞以及小鼠脑垂体细胞系在内的多种神经细胞内,PrP106-126都可以引起凋亡;在人神经母瘤细胞中,毒性多肽PrP106-126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启动mTOR通路中的IGFR和PI3K蛋白以及抑制PTEN和AMPK调控蛋白,可以导致神经元凋亡。另外,在癌细胞的研究中发现,抑制mTOR通路可以防止由于mTOR过度活化而引起的细胞凋亡。Prion疾病中所涉及到的蛋白合成、细胞降解及凋亡等活动都有mTOR信号通路的参与,对于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调控Prion疾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揭示朊病毒在神经系统细胞中的复制、增殖及损伤机制有重要意义,为Prion疾病治疗靶向阻断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发病机理 雷帕霉素靶蛋白 调节机制
杨威 周向梅 赵德明 杨利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家海绵状脑病实验室 北京海淀 10019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20-20
201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