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分离鉴定
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以肠道疾病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仅次于牛结核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主要感染反刍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副结核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奶牛养殖场的重视.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国内奶牛场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特点,分别从威海、枣庄、日照这3个地区各检测一个奶牛场,采样方法为:每个牛场选取产奶量下降、或者顽固性腹泻、或者消瘦的可疑泌乳奶牛30头左右,用于血清学检测,通过对3个地区的抽样调查发现,3个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副结核抗体阳性率为10.3%~37.5%,说明目前奶牛场还是存在副结核的感染。通过粪便及奶样涂片、组织触片、冰冻切片的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短小的杆菌,单个散在或簇状聚集。通过提取样品的基因组,PCR鉴定为副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进一步用双酶切鉴定分型,所分离的副结核分枝杆菌为B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奶牛 副结核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鉴定
岳瑞超 杨利峰 赵德明 周向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187-187
201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