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6号高炉精细布料分析
通过布料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生产实践,计算不同时间段布料模式的料面形状、径向方向矿焦层厚度比和透气性分布,分析对生产指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不同冶炼条件下的布料模式的选择,总结对降低燃料比有利的装料制度. 分别计算了检修前、原燃料波动和正常生产所使用布料模式的料面形状、矿焦层厚度比和透气性分布等量化指标。通过对比发现检修前和检修后原燃料质量波动所使用的布料模式气流分布效果一致;正常生产所使用的布料模式为均匀的两道气流分布状态。 检修后的生产实践表明,精细布料的首要条件是仪表数据的准确,保证炉料的落点按理想状态分布;从高炉目前的检测情况来看,炉喉十字测温、炉墙温度、冷却壁进出水温差、炉顶摄像仪显示的料面情况、炉顶上升管温度数据等参数是判断炉内煤气流状况的有效途径,布料模式的变动要以这些参数做为调剂的基础。 布料模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原燃料质量来进行调整。如果原燃料条件变差,或者较长时间因炉前等方面影响,而导致炉况难行时,应进一步开放中心和边缘,如改变正常生产制度为在15°角位增加焦炭量,整体缩小矿石角度和批重,适当加强中心边缘两道气流。
高炉炼铁 布料模式 料面形状 燃料比
祝和利 王晓东 黄树生 李宏玉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
国内会议
柳州
中文
734-738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