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电流特征

基于对2008-2014年广州野外雷电试验测量的39次人工触发闪电中的106次回击(RS)、70次连续电流(CC)、374次M分量、32次初始连续电流(ICC)以及528次叠加在初始连续电流上的脉冲(ICCP)的综合分析,并和国内外相关统计进行对比,给出了广州触发闪电各个放电过程的详细电流特征.(1)回击放电过程峰值均值为16.11kA,上升时间均值0.43μs,陡度均值29.74kA/μs,半峰值宽度均值18.94μs,1ms内转移电荷均值1.43C(2)66%的回击后有连续电流(CC)发生,CC持续时间均值19.68ms,分布范围1.10-324.94ms,转移电荷量均值3.26C,分布范围0.09-79.64C.(3)ICC的持续时间均值289.91ms,分布范围32.77-693.8ms,转移电荷量均值43.61C,分布范围7.21-177.16C.(4)M分量幅度均值195A,分布范围12.33-9198.44A,上升时间均值379μs,分布范围0.5-9110.1μs,半峰值宽度均值638μs,分布范围8.6-12836.2μs.(5)M分量和ICCP的波形特征总体相似,但存在部分“特殊”M分量,相比通常的M分量和ICCP,它们幅值较大、上升时间较短、半峰值宽度较窄、转移电荷量较大.

触发闪电 放电过程 电流特征 雷电防护

张义军 谢盟 张阳 吕伟涛 郑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 610000

国内会议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石家庄

中文

380-387

2015-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