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陆相页岩的非均质性特征
本文在岩心实测数据分析、常规测井系列及特殊测井新技术解释方法的基础上,从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中生界页岩层系的宏观储层格架、地化参数分布、微观孔隙结构和力学参数的四个方面非均质特征对陆相页岩的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对陆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定义、分类及表征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受半深湖—浅湖亚相的沉积环境影响,下寺湾地区中生界地层砂泥岩互层较为发育,本文采取“层系细分,分级描述”的原则,将该区长7页岩按照沉积旋回特征划分为4个次一级层系单元,各层系单元中单层页岩内发育薄层砂质纹层和夹层,且分布频繁,统计砂质含量和砂质夹层的同时,考虑夹层频率的概念可表征某一深度段页岩内的砂质夹层的含量和产状特征。(2)目前常用暗色泥岩厚度作为页岩气藏的重要评价参数,对于其中表征有效烃源岩的地化参数采用实测参数的算术平均值,这种简单做法基本忽视了页岩的强非均质性和排烃作用的影响,极大影响了页岩层系的描述精度,研究区中生界下长9-长7的沉积演化序列造成泥页岩在纵向上的非均质特征,由于实测数据数量有限,探索利用测井数据将地球化学数据粗化到地质体的三维空间中,其中关键基础是地球化学的测井评价方法,实践证实厶logR法在研究区内能较好识别高TOC的页岩段,考虑研究区沉积背景下储层格架的相关网格化技术,可建立反映TOC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3)镜下观察、氮气吸附试验结果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显示,页岩有机质中的纳米级微孔和纹层中的宏孔隙(孔径>50nm)同时发育,由碎屑颗粒的韵律变化造成宏孔隙和微孔隙连通成复杂的孔隙网络体系,使得微观孔隙结构方面均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页岩孔隙连通性和岩石表面特征更为复杂,进一步影响复杂介质条件下不同相态页岩的赋存与渗流机制.
页岩气藏 储层特征 资源评价 非均质性
王香增 张丽霞 高潮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陕西,710075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26-29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