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气源储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本文对致密油气源储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6种定致密岩石的成储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1)利用积累的资料和对致密岩石孔喉的认识建立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或产能)与孔隙度(孔喉半径)的关系,由此确定经验性的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2)应用致密岩石的孔喉直径应该不小于水膜厚度+油(气)分子大小的思路,确定致密岩石的成储下限。其中,水膜厚度可以由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精确确定。(3)利用油气所受到的浮力=其二次运移时所受到的毛细管阻力的力平衡原理确定致密储层的理论上限。其中浮力受控于油气水的密度,而毛细管力受控于致密岩石的孔喉半径。不过,这不一定是致密储层的实际上限而可能是致密储层分级的一个界限,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高于这一界限的储层应该正是致密油气的甜点。(4)利用孔喉结构、储能参数的特征或者与φ关系曲线的拐点来确定致密储层的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5)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吴恒安,2002)和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确定的致密油气的可流动性、可流动量与致密岩石的孔喉大小、分布、岩石组成、油气组成、T、P等的关系,确定致密岩石成储的孔喉半径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再由孔隙度~孔径关系确定致密岩石成储的孔隙度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6)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的致密油气的可流动性、可流动量与致密岩石的孔喉大小、分布、组成的关系,确定致密岩石成储的孔喉半径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再由孔隙度~孔径关系确定致密岩石成储的孔隙度下限及分级评价标准。
致密油气藏 储层下限 分级评价标准
卢双舫 黄文彪 李文浩 薛海涛 肖佃师 李吉君 王伟明 王民 陈方文 邓守伟 唐振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青岛,山东,266580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33-37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