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地区陆相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特性
致密油的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与常规油气差异显著,与其密切相关的储层成岩演化必然有其特殊性。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和长8岩性油藏成岩作用为例,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衍射、压汞、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等手段,分析了陆相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与烃源岩演化和石油运移的关系。结合烃源岩的演化和致密油高压充注的特征,建立了以下成岩演化模型:随着埋深的加大,地层越来越致密,当烃源岩可以排出大量有机酸时,致密油储层已经十分致密,此时生烃超压低,无法向上覆致密油储层中排酸,而只能向下伏长8砂岩中释放有机酸;由于长7泥岩中含白云岩岩屑,在排酸的过程中,携带白云岩岩屑的产物进入长8,与斜长石、岩屑颗粒发生作用,最终形成铁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有机酸大量的排出的同时,烃源岩中大量易于带出的白云岩物质已经带出,流体中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同时形成的油气也越来越多、生烃超压也越来越高,流体开始向长8下部、甚至长9运移,导致长9碳酸盐胶结物具有明显有机碳来源。当埋深增加到一定程度,生烃超压达到向致密油储层排烃的门限,油气开始向上、向下双向运移,向下形成致密岩性油藏(为主),向上形成致密油,向上排烃的同时,也携带了部分有机酸性流体和C02,但相对下部长8、长9有机碳的贡献小的多,且因长7致密油储层蒙脱石伊利石的结果,富含钙离子,酸性流体难以造成斜长石的实质性溶蚀,同时由于长7致密油储层中含白云岩岩屑,最终导致长7致密油储层全岩δ13CpDB)值重。
致密油藏 形成机理 储层特征 富集规律
田建锋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41-42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