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本文将综合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川南地区页岩气储层评价提供依据。孔径分析表明,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样品孔隙中主孔均位于0.4~1nm、3~20nm两个区间段,微孔的孔径主要集中在0.5~1.0nm,介孔的孔径主要集中在3~10nm。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平均孔径为4.17nm,而北美Barnett页岩和Marcellus页岩的平均孔径各为4.0nm和3.9nm,可能是由于川南地区页岩样品热演化程度高(达过成熟阶段),页岩纳米级微孔向更大孔径微孔转化的结果。页岩孔隙发育受地质条件的控制,有机碳含量、成熟度Ro、矿物成分含量均会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孔隙发育产生影响。总体而言,页岩微孔隙体积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页岩孔隙度随有机质成熟度Ro增加而降低;黏土矿物含量对页岩宏孔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而对介孔、微孔影响不大;页岩孔隙度与黏土矿物含量呈较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较好的正相关性。
页岩气藏 储层分析 孔隙特征 孔径分布
李贤庆 张吉振 王元 赵佩 郭曼 王哲 王飞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83-84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