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页岩矿物表面对有机质赋存的影响及意义
选取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泥页岩,并分离出其所含的有机质,对比分析以研究泥岩中有机质对矿物比表面积检测的影响;同时选取东营凹陷单井段不同层位的泥页岩,探讨不同有机组分含量与内、外比表面的相关性及其控制因素。对部分样品进行洗油处理,运用的检测方法有比表面积检测(氮气吸附法和乙二醇一乙醚法)、X-射线衍射、定量抱粉相、热解和FT工R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页岩有机质对矿物比表面积表征具有重要影响,有机质在矿物表面的赋存极为复杂:1)泥页岩中的有机质自身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分析发现纯有机质比表面积最高约为330.9mzg1,而对泥页岩比表面积的贡献可达69%,有机质对泥页岩比表面积的贡献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页岩中。2)泥页岩有机质(TOC)与矿物外表面积负相关,而与内表面积和总表面积的关系在不同层位上呈现出差异性,显示了有机质与不同矿物比表面积关系的复杂性。3)对比分析泥页岩的比表面积、矿物成分以及有机组分特征可以发现,AOM可以吸附于具有层间域的粘土矿物内表面,MOM能以游离的颗粒有机质和吸附于矿物表面的极性颗粒有机质的形式赋存,并且碳酸盐矿物也显示出了其对不同有机组分的赋存作用。
油气勘探 泥页岩 比表面积 矿物成分 赋存状态
朱晓军 蔡进功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305-307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